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6-30 14:13:02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六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培智教育数学课《出生日期》。

一、说教学内容

《出生日期》这节课是根据智障学生智力的特点,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出生日期的含义,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以及生活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依靠智慧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

4、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四、说教学难点:

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

五、说教法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2.遵循个别化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针对智障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时教师需要向每个学生逐个进行指导。

3.体现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内容,再将其语言化、知识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学习化。这也是我从事七年培智教育一直实验的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动一动等自主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等能力,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地安排各项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唱数、认数、认识日历等知识,已为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所以用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根据智障学生对知识形成缓慢、模糊,学得慢、遗忘快等的特点,在复习时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抢答,以小礼品为奖励,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以教师为例,卡片出示出生日期,引导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三种颜色,启发学生得出:出生日期是由年、月、日三部分内容组成,使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

2、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①让学生看卡片反复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日期。

②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指导学困生读,加深学生记忆。

③同桌两个互相说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说一说,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④采用合上卡片,闭上眼睛,心里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记忆出生日期。

(三)巩固练习

第一个练习:

利用“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

这个活动分两组进行:

第一组:学生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用逐个点评的方法,检查学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确。

第二组:学生找到卡片后,教师采用第一组同学帮助第二组同学检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确地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第二个练习:

利用去动物园看马戏表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马戏表演的门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门票,而且还让学生又一次记忆、加深巩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这个活动突出重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自己的出生日期,突破了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 ……此处隐藏5518个字……出名次,最后是道理解题,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相同,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方法,本节课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方面:

⑴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⑵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

⑶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比较大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内容也比较枯燥,但其内容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课程注重小数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经历一些现实情景,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意义。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⑴创设生动具体的教育情景,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投入,使他们自主的投入学习。我在本节中首先通过展示少年演讲这一情景,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角色,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应给学生消化吸收的空间,不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

【教学程序】

设计这一课时,我以学生亲自参与的“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

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也隐含着数学知识的生长点。

2、立足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在引入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活动贯穿始终,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是在“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想法,恰当给予肯定,然后通过引导,概括出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

3、巩固练习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

让学生在及时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在这节课上,我们也许看不到步调一致的和谐,但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

4、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鼓励总结。

总之本节课的整个过程,力求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中心,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在为学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教学设计理念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现数学无处不在。通过为学生创设龙舟比赛的场景,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通过手势学习口诀,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 经历过程,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经历主动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两个关系的处理上。

3. 精心组织,渗透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始终在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简析

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的《9的乘法口诀》。

2. 知识基础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和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采取迁移类推的方法。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3. 对教材编排的理解:教材首先出示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这样的喜闻乐见赛龙舟场面引入;接着通过在数轴下面的空格里填数,让学生做9的连加练习,写出乘法算式,是为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最后总结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书上练习十九的1-7题是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形式比较活泼。

4.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 通过观察,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和合作的意识。

5.教学重点是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难点是记忆口诀,正确确定每一个积。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采取的教学方式

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搜集信息,二是处理信息,三是独立编写口诀。

教师在导入中渲染端午节龙舟比赛的场景,同时出示龙舟图,通过这个场景,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搜集并提出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也可能搜集2条龙舟有几个人?3条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第二个层次是处理信息。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在处理信息时从两方面处理,一方面是在数轴上填写连加的结果,边看图边推想,这样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抽象程度,渗透点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生汇报时,教师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处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得数。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感知连加结果的特点。

这时有了编制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将过程填在书上,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总结出乘法口诀后,引导学生说出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学生完成第84页右边算式的填空。

从上面三个层次设计基本达到了图、式、口诀三维一体,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活动贯穿始终。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