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实习报告7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汽实习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汽实习报告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商贸部的黄玉贤老师,在今年的一月份在学校的大力推荐下我到了一汽大众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
刚开始我参加了企业安排的为期十天的培训,在这十天里我跟他们的新员工一起了解了企业里面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还一起学习了企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对仓库里面的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这十天的培训期里我觉得他们的安全意识特别强,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制定了每月的14号和28号为公司的安全日,在这两天里企业会组织与消防和防地震等方面的安全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学习。培训结束后我对他们仓库里面的一些岗位进行轮岗的实训,比如备货员、信息员、入库员、出库员等,我还跟他们的负责教新员工开叉车的师傅进行交流和听他们教学方法。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让我觉得我们的叉车教学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学生的上车动作,有的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到,就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上车。而企业里面每个员工都很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定做好每一个动作左手拉着扶手、右手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上车,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还有安全管理方面,学生对叉车的安全意识还不是很强。在企业里每一位员工,开叉车的的时候,都很习惯地看看周围有没有行人通过,才启动叉车。在这方面我们的教学是缺乏的。
在我参加顶岗实习的期间,还有我们学校10物流班的两名学生在哪里参加实习,刚开始他们还不是很适应企业里面的工作和生活,其中一个因素是因为企业里面大多数员工都是从吉林长春厂过来的,他们有很重的东北口音,而且说话很快、很翘舌。有时候让他们听得一头雾水,甚至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变得很胆怯,不敢跟老员工们说话甚至打招呼。此时我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在普通话听、说和沟通方法上辅导他们,渐渐地,他们可以大胆地跟领导或者老员工们打招呼,主动与他们沟通,在工作中积极提问,从而向老员工学习更多技能。
在这里,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到大型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让我见识了很多。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仍乐意到企业中去,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一汽实习报告 篇2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生产实习区别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讲授,我们领会,而生产实习则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向生产向实际学习。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可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生产现场的实际知识,使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20xx年10月我校组织机械工程学院10级学生到长春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并在之后的一周里组织学生在哈市周边的企业进行了参观实习。本次实习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现代加工制造技术和大型制造业的管理运作模式。
一、实习行程安排
20xx年10月9日在实习生公寓会议室进行入场的安全教育和一汽集团的概况介绍。
20xx年10月10日到一汽下属解放公司薄板冲压车间参观。
20xx年10月11日到连杆和发动机车间参观。
20xxx年10月12日到一汽变速箱车间参观。
20xx年10月13日全体学院学生休息一日。
20xx年10月14日到一汽杂件车间参观。
20xx年10月15日到轮钢车间和前桥车间参观。
20xx年10月16日到解放卡车装配车间参观。
20xx年10月21日到校现代制造工程中心参观。
20xx年10月22日到哈尔滨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参观。
20xx年10月23日到哈尔滨电机厂参观。
20xx年10月24日到工程训练中心参观。
20xx年10月26日到哈尔滨内燃机厂参观。
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概况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题写厂名。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52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XX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
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
一汽现有职能部门17个,全资子公司19个、控股子公司14个。其中上市公司4个,分别是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富维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板块按领域划分为:研发、乘用车、商用车、毛坯零部件、辅助和衍生经济等六大体系。现有员工13.2万人,资产总额1340亿元。
汽集团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艰苦创业,实现了年产百万辆汽车的目标。从1953年建厂到1978年末,是一汽创建和成长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第一辆国产东风牌轿车、第一辆国产红旗牌高级轿车相继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汽车生产能力也从建厂初期的3万辆提高到6万辆。从1979年起到1988年末,一汽进入了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二次创业时期。在这期间,一汽人完成了解放第二代产品ca141汽车的设计、试制、定型,一汽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闯出了一条老企业自主换型改造的路子。
从1988年到XX年末,一汽进入了结构调整期,也就是第三次创业时期。这次创业的标志就是发展轿车和轻型车。在这一时期,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两个现代化轿车基地相继建成,产品结构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重、轻、轿并举的局面已经形成。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国内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一汽产销量有了质的飞跃。到XX年底,一汽在国内汽车企业中率先实现了年产销汽车百万辆。
三、实习行程详述
10月10日在于老师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长春一汽集团公司一号门,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了薄板车间时解放公司卡车厂的一个冲压生产车间主要承担着卡车驾驶室及部分红旗轿车,m6轿车、捷达轿车等冲压件的生产任务,现生产零件中有740个,车间员工474名,有4个职能组,7个工段, ……此处隐藏7161个字…… 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刷新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的观念,积累了我的知识……总之,受益匪浅。
一汽实习报告 篇7总装车间的布局从南到北分别是内饰工段、综合工段、底盘工段和发动机工段。其中发动机工段最终汇入底盘工段,而底盘工段和内饰工段最终汇入综合工段。我在总装车间,商用车总装配厂,整条装配线不是直线形的,他的布局则相反,车间生产线被折叠起来,从车间一个地方到车间任何一个地方都相对比较短,发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映。运输通道比较多,东西方向四条,南北方向两条,零部件运输方便快捷,并且杜绝交通堵塞的现象。另外线的生产线的流向也很重要,流向的问题在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内饰工段,汽车的内饰是要被装配到车身上的,车身的重量最大,那么内饰开始的地方必须离车身的来源非常近。而内饰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涂装车间的出口处。综合工段,就是把汽车底盘和车身装配成整车,那么综合开始的地方必须同时离内饰工段和底盘工段的末尾最近。而综合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内饰工段与底盘工段的会聚处。底盘工段,车架的重量最大,那么底盘工段的开始处必须离车架的存放点最近。而底盘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离车架的存放点最近的地方。发动机工段,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重量是比较大的,正好也被安排在离发动机和变速箱最近的地方。
总装车间里面采光也比较好,不但东西北三面玻璃窗可以透光,而且屋顶的天窗同样可以采光。在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完全
依赖自然光进行生产,这也为厂节约了不少的能源。但是通风性不是很好,车间南侧没有窗,夏季东南季风无法吹入,而且导致车间内温度比较高,甚至超过室外温度。在车间里有很多风扇,我的问题是如果换成几部空调,只要空调的温度调到适度,在消耗同样电量的情况下,会不会带来更好的舒适度呢?
总装车间的每条线上的装配件摆放得很整齐,也很科学。装配件必须离装配车位的距离非常近,以节约来回拿件的时间。而且分类摆放也很重要,如果摆放得比较乱,那在拿件的时候就浪费了寻找的时间。车间地面很少能看到垃圾,每天早晚清洁和拖地,这不仅给人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同时也减少了空气的浮沉量,对一线员工的健康是有利的。
总的来说,总装车间给人的感觉就是明亮、整洁和有序。 下面再说一下我在车间一线实习的情况。
在总装车间实习是比较辛苦的,不仅要顶住夏季的炎热,也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特别在6月份的时候,经常双休日加班,惟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总的来说,一线实习要注意三个问题:安全,质量,效率。 首先是安全问题。安全第一。来到一个新岗位先熟悉周围的环境,从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刻提醒自己。干活之前先掌握安全要领,
防止伤到自己,同时也要防止伤到别人。总之安全必须贯穿岗位作业的全过程。拿件的时候要小心,特别是重件,一定要拿稳,防止摔下来砸到自己,走动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的危险,件不能对着别人,以免碰撞伤到别人。装配的时候防止磕碰和划伤。这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就很难,在装右后车门线束的时候,手臂经常被划伤,即使戴了手套也无经于事,因为手要伸进车门,线束的固定卡扣要使很大的劲才能卡进去,一旦用力过猛碰到铁皮就被划伤。另外钻进机舱安装舱后隔热垫也经常是磕磕碰碰的,不是碰到自己的要,就是撞到头,还好问题不是很大。一线实习尤其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车间里的重大安全隐患。第一不能站在吊挂的重物之下,必须及时避开;第二注意交通安全,注意来往的车辆。这里重点提一下,站在吊挂的重物之下是非常危险的,车遇到人,司机可以饶过去,但是重物掉下来是不闪人的。而且车间的确发生了好几起吊挂重物掉下来的事故,幸运的是没有伤到人。吊发动机轨道下的隔网,底盘轨道上的铁皮,均被砸了一个窟窿。内饰到综合转序的地方,吊车轨道下的隔网也被砸了几个窟窿。既然吊挂的链条很容易断,那么应该怎么防止它在工作的时候发生断裂呢?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链条在拉重物上升的过程中,链条所受的拉应力是循环变化的,这会产生疲劳裂纹,疲劳裂纹经过一段时间不断扩展,最后产生脆断。所以链条要及时更换,不管它看起来是不是完好无损。其次还可以加一道保险,增加一条冗余的轨道,轨道上的小车可以自由滑动,小车连着一个装置,链条从装置伸出,连接到重物,而装置的作用是保证冗余的链条随重物起落,并在重物静
止的时候起着固定作用。正常情况它们都不受力,因为它们都是冗余的。但当受力的链条断了之后,冗余的链条可以继续承受住重量,拉住重物,防止重物掉下来。另外在车间经常吊挂重物的地方,可以将地面涂成红色,我想这比安全标志所起的效果还要好。
质量也很重要,不能保证质量的产品,如同废品。人要有责任心,才能保证质量。车间里每完成一道工序,责任人都要在流程卡规定的地方签名,当产品出现问题,就可以直接找到责任人,以考核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此来激起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有些工序因为自己不能保证质量,所以尽量找师傅帮忙。比如在装“宝来”自动档拉丝线的时候,我以前总是没办法把中间的线圈扣在螺栓上打紧,原因是螺栓没对正打歪了,我就只好找师傅帮忙。安装完之后自己也会多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安装“高尔夫GTI要装隔音垫”和“高尔夫手动档”时不装,有时就搞混了,该装隔音垫的时候没装,不该装的时候却装了,并且有时装对了,但最终还是不确认,又跑到流水线后面去确认一下。没加上平垫,就重新再打一次。就会出现掉链了,虽然自己很不愿意这样做,不过当我把事情做好了就有一种放下包袱的轻松感。
效率不是机械地提高干活的速度,而是减少浪费,更轻松,更省力地把事情做好。有位班长教我要善于运用身体的力量,尤其在干的活相对比较费劲的时候,不能光靠双手用蛮力,同时用身体的力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装导流件和泡沫时,刚开始总
装不上去,要么就是装偏了,或者将导流件弄坏了,最后买装的多了就知道怎样用力能轻松的装上去,但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交给我的活太复杂的话,我就会掉线。不过也因为自己在每个岗位干的时间不长久,还不熟练。有句话:熟能生巧。就说明这个道理。
干活的时候也很注重技巧。我在学习安装副仪表支架时,时不时的打一颗螺母总是把里面螺纹扭坏了,就是电枪没拿平稳的缘故,但是电枪很重,每次都不可能拿的那么平,所以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我后来就发现了在用电枪打螺母时。先用手扭两圈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找到问题所在才能着手解决,用这个办法我终于成功了。安装卡片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总是没办法把它成功装上去,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借错了力。发现问题所在,我在以后尝试装卡片的时候,将卡片轻向上倾斜就很容易的按进去了,使它保持在倾斜于车架的方向上,我同样获得了成功。除了以上所说的,安装前杠泡沫,上卡片,换电枪电池,上拉丝线,安装支架时拧螺栓也是讲究技巧性的活,没有掌握最终的技巧,蛮干的话是没有用的,那等同于没学会一样。
每天早晚各一次拖地搞卫生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坚持搞下去,车间最终会变成垃圾和尘土的天堂。每天搞卫生我都认真地把地拖干净,这也是我的工作,而且是对自己有利的工作,拖地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
文档为doc格式